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虛擬同居:線下關係的加入


虛擬同居的關係發展模式

在選擇合適的對象之後,便會進一步的與對方展開虛擬同居,而根據曾智彥的研究中指出,虛擬同居關係發展的過程中,會遵循一個較為固定的模式,也就是從「同居磨合期」→「同居蜜月期」→「同居家人期」→「同居冷淡期/斷裂期」這樣的發展過程,而雙方的關係也會因為經歷的階段不同而產生變化。

在「同居磨合期」中,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不深,也多了一層想像與期待,因此會處於一種彼此磨合的情況,所以會出現例如,對同居生活中的責任擬定出公約,討論家事工作(如照顧寵物、套房的擺設、花園的維護)等摸索雙方個性的方式。到了「同居蜜月期」後,雙方互動的往來會非常密切,會使用如MSN或即時通等方式,增加兩人聯絡的頻率。而在「同居家人期」中,雙方的互動會慢慢地變少,但是對於所共同建立的「小窩」有一定的認知,會定期做家事,雙方之間也仍相互關心。但是,當兩人的關係發展至「同居冷淡期/斷裂期」時,互動頻率就會更少,甚至是歸零,表示兩人已經無心繼續經營,最後導致關係的斷裂。

線下關係的加入

從上述的模式中,可以清楚的發現虛擬同居中互動關係發展的軌跡,這樣的模式不但可以解釋虛擬同居中的互動關係,也很近似於真實生活中親密關係的發展,但是,這樣的模式則存在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也就是「線下關係」的加入,曾也在其研究中點出了這個問題。因為雖然嘗試虛擬同居的使用者,並不一定會從線上的關係發展到線下的關係,但是,雙方如果「見面」之後,可能會對彼此產生不同的想法,進而改變虛擬同居中的互動關係,有可能雙方見了面之後,某方想像中的期待落空,導致同居關係的破裂,但也有可能因為預料之外的美好,而讓同居關係從「家人期」回歸至「蜜月期」。










和另一半虛擬同居

而如果從加入雙方真實生活中的互動來談的話,發展至「同居冷淡期/斷裂期」,代表的有可能只是雙方在線上關係的結束,但線下的關係卻有可能發展為另一種親密關係(如愛情、友情),這從點來看,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已經成為戀人或夫妻的兩人,會不會「虛擬同居」?從愛情公寓中的「幸福宣言」可以發現,愛情公寓中的確存在著現實生活中已是戀人或夫妻的兩人仍參與「虛擬同居」的實例。也就是說,即時兩人已發展至相當程度的親密關係,但是在虛擬同居中的關係卻不一定會走向所謂的「同居冷淡期/斷裂期」。














而我認為這樣的結果有一個很值得討論的部分,從這篇文章中可以得知「交新朋友」是玩愛情公寓最主要的動機,而在這裡不得不再提次的提到McLuhan的那句名言:「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也就是說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延伸,改變了人的感官,而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的速度感,從書信時代到電子時代,電子媒介取消了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從媒介的發展來看,不斷演化的媒介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過去我們會寫情書,現在我們則進步到了在線上體驗同居,而媒介其實是做為人們交流、互動的管道或方式之一,目的就是在於「拉近彼此的距離」,也就是說我們想認識朋友,所以玩愛情公寓、體驗虛擬同居,然後從線上關係發展到了線下的關係,但為何已經在線下已經發展到了新密關係,在線上仍會繼續虛擬同居?如果是做為雙方聯繫、互動的管道之一?那麼MSN、即時通等社會性軟體相較之下應該是更為即時、便利,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提出的看法則是認為,仍須回歸到「虛擬同居」這點來尋求解答,也許虛擬同居所帶來的「家」的感覺,藉由共同營造一個小窩這樣的遊戲方式,增加對彼此的認同感,為這段親密關係加分,也從中享受、體驗所謂「愛情」的甜蜜。



資料來源:愛情公寓維基百科、曾智彥,(2007)。《虛擬同居之遊戲、快感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以「愛情公寓」網站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曹家榮,(2005)。《資訊時代的媒介、速度與愛情》。資訊社會研究(9),頁267-294


 

Virtual World, I'm in. Powered By Blogger © 2009 Bombeli | Theme Design: oor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