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虛擬同居:友誼如何形成?
藉由社會化的過程,一個人從嬰兒時期開始學習各種態度、價值、行為等,並將之內化,使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個體。而在此社會化過程中,與他人的接觸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透過與他人的相處,我們得以形塑自我的形象與認同,也藉此建立不同的相處模式。舉例來說,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如剛進入大學),在這個環境中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而如何從這些人之中「挑選」出能夠發展並維持或是拒絕往來的人,可能是因為興趣,例如我喜歡打籃球,所以當我知道某人也喜歡打籃球時,我會特別注意他;也可能是因為個性,一個實事求是跟一個粗線條的人,很有可能會彼此互相對立。
信任至上
而影響友誼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信任」則是維持這段人際關係中最關鍵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除非刻意隱藏某些個人條件,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之中可以很容易的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當我們與某個人相處的越久,會開始慢慢的熟悉、瞭解他,對方也會在相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透露出關於個人的一些訊息(如個性、喜好等),我們便是根據這一來一往的互動中,選擇相信或不相信,也影響著這段人際關係發展的進程。
友誼如何形成
但是在網際網路中,是一個主要以文字為溝通語言的交流環境,缺乏了一些社會情境線索,如表情、動作等非語言傳播,很多時候,我們是透過文字的交談來理解電腦彼端的那個人。雖然CMC和FTF在本質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但也由於傳播科技的進步,線上人際關係的發展早已難以用過去傳統的CMC理論加以解釋,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之中,同樣有可能超越傳統的人際管道,發展成進一步的親密關係。而虛擬同居是愛情公寓中最重要的部分,小窩裡的友誼則是如何形成的?林佳瑩在其研究中,則針對這個部份進行了探討。
信任與自我揭露
林佳瑩在其研究中指出,「虛擬同居」滿足了人們心中的幻想,可以重新塑造一個全然不同的性別、角色,透過網路上的人際交往,人們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並展現個人的魅力,更能夠藉由訊息的傳遞,進行個人喜好上的判斷,或是判斷對方的意圖,而「自我揭露」是建立線上友誼關係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使用者也都認為在網際網路中能夠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研究中並指出,信任與自我揭露具有顯著正相關,當愛情公寓的使用者信任越高時,自我揭露也會越高,反之亦然,也就是說使用者對網際網路越信任,會透露出更多關於自己的訊息。
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出,網路(或該研究中的愛情公寓)做為一個人際關係的交流平台,其信任程度對於人們願意在虛擬世界中透露出更多關於現實生活中的相關訊息扮演了重要的關鍵,對於其他使用者的信任程度,同樣也決定了自我揭露程度的高低,當我越信任你時,我會告訴你更多關於我的事情,而我告訴你越多其實也正代表著我越信任你。因此,文字做為網路上主要的溝通語言,在這場愛情公寓的遊戲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論是個人特質的描述(如基本資料)、運用文字的能力(甜言蜜語或幽默對談)等,不但是初步取得好感及信任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發展並維持友誼(甚至是親密關係)的竅門。
關於CMC的修正
回到傳統CMC對於線上人際關係的討論,如社會情境線索缺乏假說、社會臨場感理論、媒介豐富理論等都指出,CMC對於人際關係的發展有所限制,但是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則使得這樣的說法有待修正,例如使用笑臉、臉紅等表情,符號或特有的網路語言(如ORZ)尚可彌補缺乏非語言傳播之不足,而藉由這樣的互動方式,情感的流動將更為豐富,是故,當兩個陌生人選擇在愛情公寓中進行虛擬同居,甚至發展出線下的親密關係時,著實也不需太過驚訝!
資料來源:林佳瑩,(2005)。《虛擬同居成員之友誼形成─以愛情公寓網站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